首页

搜索 繁体
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4节(1 / 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接替他的人,大概率是问都懒得问,这件事情就等于是无人过问了。

&esp;&esp;长年累月下去,不出问题才见鬼。

&esp;&esp;朱元璋产生废除四辅官的想法,也是察觉到了这个问题。

&esp;&esp;陈景恪更是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,可以这么说,朱元璋的四辅官并没有解决核心问题。

&esp;&esp;宰相门前七品官,皇帝周围的人天然拥有权力,这是无法避免的。

&esp;&esp;不让他们拥有权力是不可能的,真正应该做的,是限制他们的权力。

&esp;&esp;这一点明朝后来的内阁制度就做的比较好。

&esp;&esp;内阁制,可以说是封建王朝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了。

&esp;&esp;陈景恪还没有自大到,认为自己能超越古人,想到比内阁制更完美的制度。

&esp;&esp;所以他最终的解决办法,也是抄袭内阁制。

&esp;&esp;至于朱元璋听不听,那就是他的事情了。

&esp;&esp;“小子研究过陛下的四辅官制度……”

&esp;&esp;陈景恪就将四辅官制度的优缺点,以及进行不去的原因,详细的讲了一遍。

&esp;&esp;朱元璋并没有生气,反而不停的沉思点头。

&esp;&esp;同时对陈景恪的态度也完全扭转了过来,能想到这些,已经超过了朝堂大多数人。

&esp;&esp;难怪他狂,确实有狂的资本。

&esp;&esp;不,他这已经不是狂了,而是自信。

&esp;&esp;“在陛下四辅官的基础上,小子有了一点不成熟的想法。”

&esp;&esp;将四辅官的优劣剖析一遍之后,陈景恪就顺势提出了内阁制度:

&esp;&esp;“可以设置一个机构,比如叫内阁……”

&esp;&esp;“内阁学士人选,由陛下自行遴选,无需经群臣商议……”

&esp;&esp;“内阁学士没有品级,没有具体职务,他们的职责就是协助陛下处理政务……”

&esp;&esp;朱元璋毕竟是皇帝,政治敏感度接近满分的存在。

&esp;&esp;当他听到‘自行遴选’、‘无品级’、‘无职务’这几个词的时候,就已经明白这项制度的精髓所在。

&esp;&esp;但陈景恪接下来的话,更是让他忍不住击案叫好。

&esp;&esp;“若是让太子殿下统领内阁,既可以锻炼殿下的能力,又可限制内阁学士以权谋私。”

&esp;&esp;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

&esp;&esp;太子统领内阁?

&esp;&esp;“好。”听到这句话,朱元璋终于忍不住大声称赞。

&esp;&esp;“难怪你小子如此狂妄,确实是个有真本事的人。”

&esp;&esp;他最满意的不是什么内阁制度,而是让太子统领内阁。

&esp;&esp;所谓内阁,他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。

&esp;&esp;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制度,完美解决了四辅官制度的漏洞。

&esp;&esp;但还是那句话,靠近天子者,自然拥有权力。

&esp;&esp;不论如何限制,内阁学士必然会拥有很大的权力。

&esp;&esp;而让太子朱标统领内阁,就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&esp;&esp;既将权力抓在他们父子手中,又可以给朱标一个更大的舞台。

&esp;&esp;这个法子好,简直就是完美。

&esp;&esp;关键是这小子是个懂事理的,知道咱最担心什么,也知道咱最想看到什么。

&esp;&esp;想出的点子,既能解决问题,又符合咱的心意。

&esp;&esp;这才是能臣。

&esp;&esp;于是他又拉着陈景恪仔细探讨了这个内阁制度。

&esp;&esp;此时他对陈景恪的态度完全变了,之前是一副为难、考量的语气,现在则变成了商议。

&esp;&esp;陈景恪就将自己对内阁制度的了解,详细的讲了一遍。

&esp;&esp;有些细节朱元璋很是赞同,有些则不以为然。

&esp;&esp;不过总体来说,他对内阁制相当满意。

&esp;&esp;直到陈景恪将肚子里的存货掏的七七八八,他才说道:

&esp;&esp;“你小子不错,日后好生辅佐咱的乖孙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