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十三篇和合(1 / 2)

比起京城的&ot;金秋十月&ot;,大同的冷是带着刀子的:

风吹过城墙箭垛时,会发出类似骨笛的尖啸,老卒们都叫它&ot;鬼梳头&ot;;

蒙古驼队忙着给牲口披毡毯,骆驼睫毛挂着霜,呼出的白气里带着草料渣;

护城河边的芦苇一夜白头,风一吹就簌簌地抖,活像被拔了毛的雁群。

此刻若站在城头北望,会看见阴山山脉已戴上雪冠,活像群蹲踞的饿狼。而城南关帝庙的旗幡,正被朔风撕扯得猎猎作响,仿佛在演练一场无声的厮杀。

来时还是盛夏酷暑,一转眼三个月就过去了——因为老祖宗指示,玉城必须留下监工、监督、验收,确保一切的进程都能满足于最初的设想!为什么要这么严格?因为大同是一个样板,与此同时,宣府的张家口、山西的水泉营、延绥的红山寺也正在做着一模一样的事,未来也将做一模一样的生意。

当然了,老祖宗也没有亏待这个会下金蛋的乖孙儿,专门让赵甲置办了一个宅子,丫鬟、小厮齐备,就只伺候玉城一个人儿!

周浑终究还是回家了,只可惜母亲早已过世,如石头般又臭又硬的老爹还健在,两父子守在一起,震慑得周浑眼睛也不敢瞪、粗口也不敢出,正所谓一物降一物!

离开业还有十日,所有建筑、装修、陈设的部分早都已经通过了验收,此刻正是铺货和人员培训演练的阶段。所幸大部分干活儿、管人的事都是赵甲和钱乙负责,玉城就是冷眼旁观地查漏补缺。

玉城晨起热热地喝了一碗南瓜小米粥,就忙忙地开始写信:

第一封信,写给三雄的——告知这里一切都好,代问爹、兰姨、欢哥儿好。银子赚了许多。预计十二月初从大同出发,回西安与你们团聚过年。

第二封信,写给钱小掌柜的——询问了一些雅筑和第一锅的生意,又叮嘱了一些年底分红的事情,并告知年后回京。

第三封信,写给冯英姿的——告知未来和合坊开业的进展,务必保障供货和品质。

第四封信,写给陆沉的——告知自己回西安过年的安排,询问陆沉是否有回老家过年的计划。如有,切记一定要来西安盘恒两日!

四封信写完,已过了晌午。按时间推算,今日应该是才哥离京抵达大同的日子,除了带来老祖宗的最新指示之外,还要一直跟进至和合坊顺利开业。

玉城喝着茶,听着窗外的秋风萧瑟,静等才哥的到来。果不其然,下午时分,才哥到了。

两兄弟见面,自然免不了亲热寒暄一番。放下行李,坐下来就要开始谈正事了:

首先,才哥带来了老祖宗亲笔题写的“和合坊”招牌匾额,京城特意订制,兼在护国寺开过光的。

其次,老祖宗同意玉城十二月初回乡省亲过年的安排,还赏了两箱金玉细软之物作为手信,要求务必风风光光、体体面面地回去。

第三,也就是确认开业方案,有铺货的、人流管制的、促销引流的、应急预案之类的,确保首家和合坊开业一炮而红——因为朝廷极关注这次边境互市贸易的进展,甚至连久久不理朝政的皇帝都再三向张公公叮嘱,只能成功,不许失败!

最后,玉城拿出了一块专门为开业倒数十天而画的看板——上面以开业前的各项必要准备工作为纵轴,每项工作列明了目标要求、完成时限、责任人和检查人。每日开早会时强调、每日开晚会时汇报复盘,基本涵盖了之前广客隆开业时遇到的所有问题。

这便是老祖宗和才哥之所以厚待玉城的重要原因了!无非就是经验二字,曾经付出大量金钱和时间换来的经验!可以事半功倍、完美避坑!

才哥表面看起来圆滑浮夸,但真做起事来可就像是个夺命判官一般,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。赵甲、钱乙以及一众管事,大气都不敢出,只有惟命是从四个字。

趁着才哥召集开大会的时候,玉城出来在对面的馆子订了烤全羊,准备晚上给才哥接风洗尘,顺便也是给开业的初创团队一个誓师大会的非正式场合。然后又着人去找了察罕夫人,订了几个姑娘的帐子,晚饭后给才哥和兄弟们放放松。

一切都准备妥当了,巴特尔过来了。

在玉城驻守大同的三个月里,巴特尔的零工也不打了,就只是三不五时地晚上过来伺候玉城,偶尔也会带两个想赚快钱的蒙古小伙儿过来,倒是也赚了不少。今日过来,是听说和合坊最近一直都在招人,汉蒙的都需要,就过来走走门路,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。

玉城呢,玩了巴特尔这么久了,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的:人嘛,不坏!这一点很重要——但是也有点小聪明,所以委以重任不合适,但一些跑跑颠颠儿、待人接物的活儿还是很适合的。

为了维持和合坊每日的正常运作,特别组建了一支二十人的安保队伍,其中汉人、蒙人各占一半,安保队的队长是周浑,那么副队长的人选,玉城就选中了巴特尔,月例银子三两。年后,周浑也将回京,所以巴特尔表现的好的话,就可以扶正了。

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,三两银子在大同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就已经足够的了。当然,跟伺候玉城一次,就能赚个十两八两的肯定没的比,但巴特尔也就知足了!毕竟蒙人和汉人的文化不同——没有那么高的追求、没有那么多的负累,今朝有酒今朝醉即可。

其实,蒙古小伙儿玩的多了,玉城也觉得尝鲜尝够了,尤其这巴特尔,更是腻的不行了。。。身体腻了,性格也腻了。。。要说喜欢,还得是咱们汉人自己的男孩子!所以,赶紧给巴特尔安排一个正经营生,让他忙起来也是正经事。

十月二十八,辰时正刻。

一座三层高的庞然巨楼如蹲踞的饕餮,青砖为骨、朱漆为肌,檐角飞翘似弯刀出鞘。正门宽达五丈,可供两辆马车宽松并排出入,门楣上悬挂的“和合坊”金匾足有数百斤之重,黑底金字,笔锋如战戟相交。

楼前广场铺着十万块大同特产的响沙砖,马车驶过会发出闷雷般的轰响。东、西侧各二十根拴马桩,桩头雕成嘶鸣的马首;中间二十个停车位,地面暗刻商道舆图。光是在门口和广场内指挥车马的安保就有四个,汉人蒙人都有,各个都是笑脸盈盈、亲亲热热的,就怕与客人语言不通造成隔阂。

但听得九门礼炮齐鸣,炮屑混着红纸屑漫天飞舞,如血染的雪。大同知府与蒙古顺义王特使共执金剪,剪断横贯大门的红绸。绸缎落地瞬间,一万响鞭炮响声震天,混杂着头戴鹿角冠的蒙古萨满摇响铜铃,将马奶酒泼向四方,高呼:&ot;长生天赐福,财粮满仓!&ot;

卯时起就早已有闻讯赶来的边民蹲守,开门瞬间如决堤洪水,先是搜寻那一文钱一盒的鸡蛋、五文钱一只的秘制烧鸡、十文钱三双的羊毛暖袜,还没等搜寻到位,就已经被眼前琳琅满目的各色货架绊住了脚步。

一楼是生鲜食品区,堪称汇集了五湖四海的滋味!

东北角十座谷仓堆成小山,各色米、粮、豆、干果从麻袋裂缝漏出,在地上铺出五色溪流;现宰的滩羊挂在铁钩上,屠夫当众表演&ot;一刀剔骨&ot;,羊排坠落时,十几双手同时抢夺;

江南风物区被汉蒙两地人民围的水泄不通,金华火腿、松子糖、定胜糕、茶叶、醉泥螺、糟鲥鱼、梅干菜笋干、蜜饯果脯、枇杷膏。。。应有尽有,什么都抢——根本没人看价格,即便这定价实际比京城还要高上两成!毕竟江南二字,比那京城二字还遥远,更有吸引力。

二楼专注各种日常生活用品,各种想不到、没见过的好东西五花八门,不怕你用不上,就怕你抢不到!

棠舟记的各色胭脂、水粉、饰品足足摆了三个货架,女人们、女孩儿们、老妇们哪里还顾得上颜面和羞涩,掀开衣领、撸起袖子,又涂又抹,尤其那几款专门针对蒙古极干燥极凛冽天气研发的保湿香乳、滋润香膏、口脂、香油,根本连补货都来不及!还有那精美的铜镜、象牙梳、妆奁、钗簪环佩,都恨不得直接招呼在身上就走。

平日里趾高气扬、高贵矜持的察罕夫人,也领着一众姑娘在那抢行香漫——根本来不及细品什么前调后调的,光是看着那金光灿灿、富丽堂皇的瓶瓶罐罐,就忍不住要尽数揽在怀里了。

在众多老娘们、小娘子中间,有那么几个不和谐的老爷们,根本也不看、不试,他们就是来批货的!眼见着别的女人抢什么,他们就抢什么——因为这些好物儿只要运到蒙古草原的深处,价格起码可以翻上两倍!

另一边的母婴区虽然没有那么多人,但基本都是被草原父亲、母亲们给包了,尤其是香香软软、粉粉嫩嫩的婴儿衣服、小鞋、尿布,还有那绣着小老虎、小狼、小鹰、小豹子的小帽子、小袍子,根本没有抵抗力。

上了三楼,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色布匹、衣服,松江棉布、江南丝绸、云锦帕子、杭罗中衣、鸳鸯肚兜、羊毛袜子,精致细巧、丰俭由人。客人明显没有一楼、二楼的多,但成交的也都是大单。

结账收银区占了三楼的三分之一楼面,十条通道、十名伙计同时开打,算盘噼里啪啦,旁边帮忙装袋的稀里哗啦,每个客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载而归的幸福感。

结了账、付了款,还有一大片区域是现成的餐饮区,渴了累了便在这里休整,迫不及待地将一楼买来的各种熟食、面点、酒水就地解决,装到肚子里带走!

眼见到了打烊时间,楼上楼下还是人山人海,玉城临时决定,一楼的入口关闭,人流只出不进,足足延长营业两个时辰。

这一整天下来,各个累的都是人仰马翻,周浑念叨着这他妈的简直比以前打仗还累!赵甲楼上楼下盯着打扫和补货,钱乙里里外外计算着损耗和对账,才哥拉着玉城的手,笑的合不拢嘴。

足足忙活到了丑时,玉城放了其他人员回去好好休息,留下了几个核心的管事开会复盘—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,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!

尽管前期已经做了各种充分的准备,当年广客隆开业时的坑也都能避则避了,但依然还是会有计算不到的问题:

比如,之前预估会有专门来批货和代购的,但没想到居然会占到了三成不止,不但抢光了很多货品,还大大拖延了结账算钱的时间!所以,决定第二天起,设置限购令,每样货品最多只能限购三件,并增设两条“大客”结账专用通道。

再比如,无论是大同还是蒙古,民风彪悍的程度认识不够,白日里为了抢货一言不合就开打的事情发生了十几起。。。所以第二日起,增加安保人员的投入,发现一起、制止一起,另外还需速速招募十个零工过来帮手。

还比如,补货!补货!还是补货!所有人都低估了两地人民的购买力!另外,就是高价值货品的比例不够,还是得尽快补!

总结会开了半个时辰,所有人既疲惫又兴奋,渴望着盛况能延续至第二天、第三天。。。

每一日的营业报告,以及复盘会的所有内容,才哥都会亲自细细地记录,并整理出来两份:一份派人快马加急呈报老祖宗,另一份誊抄出来快马加急抄送给其它分店。

足足过了五日,营业状况才算是恢复了理智和理性,所有的货品和营收数据才算是有了规律可言。

才哥不用再等下去了,他要即刻回京向老祖宗复命了,临走时拍了拍玉城的肩膀,仅仅三个字:“好兄弟!”

一切都尽在不言中了,想来老祖宗应该又会厚赏了吧!玉城也只是拍了拍才哥的肩膀:“注意安全!年后京城见!”

送走了才哥,玉城这才总算放下心,可以回家好好歇息修整一下了——前几日为了图作战方便,都是在店里过的夜,一连凑合了五个晚上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